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_亚洲偷精品国产五月丁香麻豆_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202_久久国产亚洲精品美女_国产精品调教视频一区

每日頭條!讀博時未發(fā)一篇論文,她現任985青年首席教授

2022-08-18 21:00:44
中國科學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2/8/18 20:12:24
選擇字號:
讀博時未發(fā)一篇論文,她現任985青年首席教授
作為博導至今堅持不開組會:“我也是從學生過來的”

 

一個女的,做鋼鐵的(材料研究),獨立帶一個課題組,可能有人覺得她大概是個“女漢子”。

但事實與此剛好相反:東南大學青年首席教授的孫文文,長相甜美、神似明星,熟悉的人稱她是“東大張小斐”。

 

871660661600_.pic.jpg

孫文文

“被人拿來和美女明星作比,心里當然美滋滋的。”孫文文在接受《中國科學報》專訪中大方回應顏值話題:“很感謝大家這么夸我,不過我更希望大家因為我的研究記住我。”

孫文文的研究方向挺“硬”的:高強度鋼、高熵合金等材料的物理化學機理研究,近年來已接連在金屬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、Scripta Materialia以及Science發(fā)表最新成果。在讓同行記住她這方面,已經非常出色。

不開組會,學生“雙手雙腳贊成”

除了頂刊論文,孫文文還有一件事讓人印象深刻:在她課題組,堅持不開組會。

她覺得,組會對學生個體來說效率不高,反而是與學生一對一地討論課題、交流進度的做法更節(jié)省學生的時間。孫文文告訴記者,她在讀博期間,與導師“哈老師”的溝通也是如此。

“哈老師”是孫文文對莫納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克里斯托弗·哈特金森(Christopher Hutchinson)的別稱。在“哈老師”的課題組,也不用開組會。

“從我讀博時起,就聽過很多學生抱怨說‘組會太無聊了’,其實想想也是,比如我兩個學生一個做鋼鐵、一個做鋁合金,方向完全不一樣,那讓做鋼鐵的在座位上待一下午聽鋁合金,確實挺無聊的。”孫文文說,他們在學習、實驗中有交流的需要,但都在同個實驗室同個辦公室,什么時候都能聊:“沒必要非要在這樣一個場合,對吧?”

孫文文告訴記者,這樣的交流模式,可能會讓大家關系更融洽,“我們師兄弟們關系就特別好”。

或許是年輕,在采訪中,孫文文常講的一句話就是“我也是從學生過來的”。

這也解釋了,她總是能設身處地地從學生視角出發(fā),去對待師生相處、去指導實驗科研。在她的組里,本科生、碩博士生七八個人,都相處得非常愉快。

問及學生們對課題組堅持不開組會這一慣例的態(tài)度,“他們舉雙手雙腳贊同。”孫文文笑著說。

851660661600_.pic.jpg

孫文文與團隊

歸國第一年,過了一段“窮”日子

對孫文文來說,課題組的今天得來不易。尤其是從澳大利亞回國獨立成組的第一年,她更是經歷了一段“窮哭了”的日子。

“我是2019年末回國的,但東南大學的科研啟動經費直到2020年4月才撥發(fā),那段時間真的就是辦公室空空、實驗室也空空。”孫文文跟記者說,做材料的哪怕做個測試都得花錢,那時候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“兜里空空,寸步難行”。

沒人、沒錢、沒設備,“獨立成組”的孫文文第一次體驗到了“不當家不知柴米貴”——在莫納什大學,經費是導師申請的,設備是課題組的,自己只需要有個idea做實驗就夠了;當自己成為課題組“當家人”之后,才知道有多難。

東南大學啟動經費有30萬元,但是要求在當年9月底之前“報賬”。從4月拿到經費到要在9月底花掉經費,“時間緊任務重”,那種不舍得花又得花、花起來還不禁花的心情,孫文文至今仍五味雜陳。

好在,孫文文很快又獲得了江蘇省的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,金額有20萬元。這筆錢沒有設定期限,她可以“悠著點花”。

“窮日子”一直過到2021年。隨著她對學校軟硬件條件逐漸熟悉、與同學院其他老師逐漸熟絡,她像尋寶一樣慢慢發(fā)現了校內外許多可用的設備和資源,這幫她省下不少銀子,也幫她保住了課題組的“錢袋子”。

2021年4月的一天,她們組做的一個材料樣品質地均勻、輪廓清晰,不由得發(fā)朋友圈感嘆:“貧窮使我好久沒有看到長這樣的樣品了。”后面還配了兩個調皮的笑臉表情。

現在,孫文文課題組通過申請各類基金、項目,逐漸有了一些“資本”,終于不用那么擔心“受窮”了,實驗室也逐步走上正軌。下個月開學,她的課題組隊伍還會進一步壯大。

861660661600_.pic.jpg

孫文文在實驗室

在短短兩三年內能有如此光景,也是孫文文一開始沒有料到的。而其他人更不知道的是,當初直到博士畢業(yè),她還沒想好到底要不要繼續(xù)科研——原因很簡單,在博士期間,她一篇論文都沒發(fā)表。

寬進嚴出與嚴進寬出

“我在博士期間,一篇論文也沒發(fā)表過,就畢業(yè)了。”孫文文告訴記者,和她一樣,組內大部分博士在讀博期間也沒有發(fā)過論文。

在對比了自己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讀博與國內博士生的情況后,孫文文發(fā)現國內外培養(yǎng)模式完全不同:相比國內稍顯“寬進嚴出”的研究生培養(yǎng)方式,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對研究生的培養(yǎng)傾向于“嚴進寬出”。

她覺得,除了培養(yǎng)模式的差異,背后還有科研理念的不同:她的導師、學校并不關注博士期間是否發(fā)了幾篇論文,而是看經歷了博士學習之后,“所研究的東西是否能夠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”。

雖然沒有發(fā)表文章,但孫文文的博士生涯同樣受到了科學的科研訓練。這也讓她的成果在博后期間,接踵而至。

從2011年進組到2015年博士畢業(yè),順利拿到學位的孫文文不急著確定未來的路,就留在組內繼續(xù)做博士后。博后第一年,她把博士期間的工作做了系統的梳理,投到了金屬材料領域頂刊Acta Materialia,由于是四年積累起來的結果同時非常具有創(chuàng)新性,因此文章很順利地發(fā)表了。

此后的博后4年,在導師“哈老師”的指導和幫助下,陸陸續(xù)續(xù)產出了她關于鋼鐵強韌化、鋁合金室溫循環(huán)強化等研究的多篇論文成果,而且?guī)缀醵际琼斂?/p>

“那時候我就想,既然導師給提供了良好的起步平臺,同時有信心能繼續(xù)在科研路上走下去,做為啥不繼續(xù)搞科研呢?科研的路就這么定下了。”孫文文說。

事實證明這條路選對了。銘記回國前哈老師的教誨:“回國工作后,不要再依靠導師,盡量少合作,要獨立思考,建立自己的方向”?;貒髮O文文也開始在新的領域嶄露頭角。今年2月,孫文文以單獨通訊作者的身份把論文發(fā)表在Acta Materialia上,報道了高熵合金組織結構設計方面取得的新進展。

一個方向做一輩子?“我心向往之”

不過,孫文文也清楚,與“青年首席教授”的頭銜相比,孫文文和她課題組迄今為止,發(fā)表的文章數量并不算很多。

這或許與她的追求有關:她希望文章至少要發(fā)表在“領域里真正的研究者都看得見的地方”。換句話說,她不是在追求“頂刊”,而是追求成果“被看見”,真的能推動研究向前進步。

孫文文對《中國科學報》說,她一直有個愿望:“我希望能找到一個方向,可以盯住它一直做深做透。”平時風格有點特立獨行的她,覺得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科研也是一種特立獨行,并且還很酷的那種。

生在牡丹江邊的孫文文,打小就“不想跟別人一樣”。高考那年,身邊的孩子大多選擇去哈爾濱、沈陽、長春——最遠不過北京讀書,她就要不一樣:報考了遠在長沙的中南大學。

“媽媽之前帶我去湖南的一些地方玩過,挺喜歡那里的,就報考了中南大學。”這個選擇對于孫文文而言非常自然,就像她能很自然地適應不同地方的生活那樣。

因此,憧憬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科研發(fā)生在她身上,也很自然。特別是,當看到國內不少課題組很難盯住一個方向一直做下去,她覺得這不是一種好現象。因為如果每個熱點都去做一下,多少可能會有點“浮于表面”。

“我們這個領域有個日本的課題組,長期盯著鋼鐵材料的一個方向深入研究,幾乎一輩子都盯在這兒,做出了非常深刻且獨到的成果。”孫文文告訴記者,這樣的科研或許可遇不可求,但她“很羨慕,心向往之”。

(文中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)

 
版權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中國科學報、科學網、科學新聞雜志”的所有作品,網站轉載,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,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;微信公眾號、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,轉載請聯系授權。郵箱:shouquan@stimes.cn。
<script src="/html/js/share.js" type="text/javascript"></script>
 
 打印  發(fā)E-mail給: 
    
 

一個女的,做鋼鐵的(材料研究),獨立帶一個課題組,可能有人覺得她大概是個“女漢子”。

但事實與此剛好相反:東南大學青年首席教授的孫文文,長相甜美、神似明星,熟悉的人稱她是“東大張小斐”。


(資料圖)

孫文文

“被人拿來和美女明星作比,心里當然美滋滋的。”孫文文在接受《中國科學報》專訪中大方回應顏值話題:“很感謝大家這么夸我,不過我更希望大家因為我的研究記住我。”

孫文文的研究方向挺“硬”的:高強度鋼、高熵合金等材料的物理化學機理研究,近年來已接連在金屬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、Scripta Materialia以及Science發(fā)表最新成果。在讓同行記住她這方面,已經非常出色。

不開組會,學生“雙手雙腳贊成”

除了頂刊論文,孫文文還有一件事讓人印象深刻:在她課題組,堅持不開組會。

她覺得,組會對學生個體來說效率不高,反而是與學生一對一地討論課題、交流進度的做法更節(jié)省學生的時間。孫文文告訴記者,她在讀博期間,與導師“哈老師”的溝通也是如此。

“哈老師”是孫文文對莫納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克里斯托弗·哈特金森(Christopher Hutchinson)的別稱。在“哈老師”的課題組,也不用開組會。

“從我讀博時起,就聽過很多學生抱怨說‘組會太無聊了’,其實想想也是,比如我兩個學生一個做鋼鐵、一個做鋁合金,方向完全不一樣,那讓做鋼鐵的在座位上待一下午聽鋁合金,確實挺無聊的。”孫文文說,他們在學習、實驗中有交流的需要,但都在同個實驗室同個辦公室,什么時候都能聊:“沒必要非要在這樣一個場合,對吧?”

孫文文告訴記者,這樣的交流模式,可能會讓大家關系更融洽,“我們師兄弟們關系就特別好”。

或許是年輕,在采訪中,孫文文常講的一句話就是“我也是從學生過來的”。

這也解釋了,她總是能設身處地地從學生視角出發(fā),去對待師生相處、去指導實驗科研。在她的組里,本科生、碩博士生七八個人,都相處得非常愉快。

問及學生們對課題組堅持不開組會這一慣例的態(tài)度,“他們舉雙手雙腳贊同。”孫文文笑著說。

孫文文與團隊

歸國第一年,過了一段“窮”日子

對孫文文來說,課題組的今天得來不易。尤其是從澳大利亞回國獨立成組的第一年,她更是經歷了一段“窮哭了”的日子。

“我是2019年末回國的,但東南大學的科研啟動經費直到2020年4月才撥發(fā),那段時間真的就是辦公室空空、實驗室也空空。”孫文文跟記者說,做材料的哪怕做個測試都得花錢,那時候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“兜里空空,寸步難行”。

沒人、沒錢、沒設備,“獨立成組”的孫文文第一次體驗到了“不當家不知柴米貴”——在莫納什大學,經費是導師申請的,設備是課題組的,自己只需要有個idea做實驗就夠了;當自己成為課題組“當家人”之后,才知道有多難。

東南大學啟動經費有30萬元,但是要求在當年9月底之前“報賬”。從4月拿到經費到要在9月底花掉經費,“時間緊任務重”,那種不舍得花又得花、花起來還不禁花的心情,孫文文至今仍五味雜陳。

好在,孫文文很快又獲得了江蘇省的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,金額有20萬元。這筆錢沒有設定期限,她可以“悠著點花”。

“窮日子”一直過到2021年。隨著她對學校軟硬件條件逐漸熟悉、與同學院其他老師逐漸熟絡,她像尋寶一樣慢慢發(fā)現了校內外許多可用的設備和資源,這幫她省下不少銀子,也幫她保住了課題組的“錢袋子”。

2021年4月的一天,她們組做的一個材料樣品質地均勻、輪廓清晰,不由得發(fā)朋友圈感嘆:“貧窮使我好久沒有看到長這樣的樣品了。”后面還配了兩個調皮的笑臉表情。

現在,孫文文課題組通過申請各類基金、項目,逐漸有了一些“資本”,終于不用那么擔心“受窮”了,實驗室也逐步走上正軌。下個月開學,她的課題組隊伍還會進一步壯大。

孫文文在實驗室

在短短兩三年內能有如此光景,也是孫文文一開始沒有料到的。而其他人更不知道的是,當初直到博士畢業(yè),她還沒想好到底要不要繼續(xù)科研——原因很簡單,在博士期間,她一篇論文都沒發(fā)表。

寬進嚴出與嚴進寬出

“我在博士期間,一篇論文也沒發(fā)表過,就畢業(yè)了。”孫文文告訴記者,和她一樣,組內大部分博士在讀博期間也沒有發(fā)過論文。

在對比了自己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讀博與國內博士生的情況后,孫文文發(fā)現國內外培養(yǎng)模式完全不同:相比國內稍顯“寬進嚴出”的研究生培養(yǎng)方式,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對研究生的培養(yǎng)傾向于“嚴進寬出”。

她覺得,除了培養(yǎng)模式的差異,背后還有科研理念的不同:她的導師、學校并不關注博士期間是否發(fā)了幾篇論文,而是看經歷了博士學習之后,“所研究的東西是否能夠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”。

雖然沒有發(fā)表文章,但孫文文的博士生涯同樣受到了科學的科研訓練。這也讓她的成果在博后期間,接踵而至。

從2011年進組到2015年博士畢業(yè),順利拿到學位的孫文文不急著確定未來的路,就留在組內繼續(xù)做博士后。博后第一年,她把博士期間的工作做了系統的梳理,投到了金屬材料領域頂刊Acta Materialia,由于是四年積累起來的結果同時非常具有創(chuàng)新性,因此文章很順利地發(fā)表了。

此后的博后4年,在導師“哈老師”的指導和幫助下,陸陸續(xù)續(xù)產出了她關于鋼鐵強韌化、鋁合金室溫循環(huán)強化等研究的多篇論文成果,而且?guī)缀醵际琼斂?/p>

“那時候我就想,既然導師給提供了良好的起步平臺,同時有信心能繼續(xù)在科研路上走下去,做為啥不繼續(xù)搞科研呢?科研的路就這么定下了。”孫文文說。

事實證明這條路選對了。銘記回國前哈老師的教誨:“回國工作后,不要再依靠導師,盡量少合作,要獨立思考,建立自己的方向”?;貒髮O文文也開始在新的領域嶄露頭角。今年2月,孫文文以單獨通訊作者的身份把論文發(fā)表在Acta Materialia上,報道了高熵合金組織結構設計方面取得的新進展。

一個方向做一輩子?“我心向往之”

不過,孫文文也清楚,與“青年首席教授”的頭銜相比,孫文文和她課題組迄今為止,發(fā)表的文章數量并不算很多。

這或許與她的追求有關:她希望文章至少要發(fā)表在“領域里真正的研究者都看得見的地方”。換句話說,她不是在追求“頂刊”,而是追求成果“被看見”,真的能推動研究向前進步。

孫文文對《中國科學報》說,她一直有個愿望:“我希望能找到一個方向,可以盯住它一直做深做透。”平時風格有點特立獨行的她,覺得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科研也是一種特立獨行,并且還很酷的那種。

生在牡丹江邊的孫文文,打小就“不想跟別人一樣”。高考那年,身邊的孩子大多選擇去哈爾濱、沈陽、長春——最遠不過北京讀書,她就要不一樣:報考了遠在長沙的中南大學。

“媽媽之前帶我去湖南的一些地方玩過,挺喜歡那里的,就報考了中南大學。”這個選擇對于孫文文而言非常自然,就像她能很自然地適應不同地方的生活那樣。

因此,憧憬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科研發(fā)生在她身上,也很自然。特別是,當看到國內不少課題組很難盯住一個方向一直做下去,她覺得這不是一種好現象。因為如果每個熱點都去做一下,多少可能會有點“浮于表面”。

“我們這個領域有個日本的課題組,長期盯著鋼鐵材料的一個方向深入研究,幾乎一輩子都盯在這兒,做出了非常深刻且獨到的成果。”孫文文告訴記者,這樣的科研或許可遇不可求,但她“很羨慕,心向往之”。

(文中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)

標簽:

關閉
新聞速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