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李晨陽
他們站在潮汐之上。
【資料圖】
今天,第三屆&第四屆“科學探索獎”頒獎典禮在線上舉行,共100名獲獎?wù)咄ㄟ^騰訊會議線上同屏,分享屬于他們的榮耀時刻。
此刻,這些平均年齡在40歲上下的青年科學家,迎來了科學生涯中一座小小的潮峰,一段獨特的高光時刻。
而我們,將得知他們?yōu)楹螘驹谶@里。
11月26日,線上舉行的“科學探索獎”頒獎典禮上,首次宣讀了2021年、2022年“科學探索獎”100位獲獎人的獲獎理由。(完整獲獎理由詳見文末)
100位風華正茂的科學家,100個“走上人生巔峰”的理由。
如果你仔細讀一下,會發(fā)現(xiàn)每一個獲獎理由都包含兩個方面:
肯定……的貢獻
支持……的探索
前半句承上,后半句啟下。
這些獲獎理由彰顯了“科學探索獎”最具特色的一個評選理念:“面向未來、獎勵潛力、鼓勵探索”。
300萬元人民幣獎金,不僅是認可他們過往做出的科學貢獻,更是幫助他們心無旁騖,無懼挑戰(zhàn)地,投入未來的探索之旅。
“這個獎最好的一點,就是‘英雄不問來路,只問去處’。”2022年“科學探索獎”獲獎人,山東大學教授李利平說。這位從小小山村走出的巖土工程專家,正走向越來越廣闊的基建舞臺。而從今往后的一段時光里,“科學探索獎”將會伴他同行。
同樣獲得2022年“科學探索獎”的成都理工大學教授范宣梅,對這一點也深有感觸。今年是她第二次參加“科學探索獎”的評選,跟去年不同,她這次準備的報獎材料里,寫進了未來10年、20年的探索計劃,乃至自己畢生的科研夢想。這或許是打動評委的要素之一。
“過去我們獲得的大部分獎項都是獎勵成果的,而這一次,這個獎鼓勵我去探索未來。僅僅這一點,就讓我感到備受鼓舞。”2021年獲獎人、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蓉說。
而這300萬元,因為可以自由分配,因此更容易抵達最需要它們的地方。
“我未來想做的方向,是一個比較冷門的方向。這不是因為它不重要,而是因為它門檻比較高。”對2021年獲獎人,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呂琳媛來說,有了這筆錢,她便更有勇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“這等同于生產(chǎn)力,甚至等同于經(jīng)濟價值。”2021年獲獎人、浙江大學教授周昆說。
2022年獲獎人、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(chuàng)新中心研究員王佳偉非常享受“科學探索獎”的整個答辯過程。“我沒有過多匯報過往成果,而是主要講了自己在做什么工作,還有對未來研究方向的暢想。”他說,“更美妙的是,整個過程沒有人問我:做這些有什么用?這個獎愿意鼓勵我們做一些前所未有的,可能有‘風險’的,甚至在很多人看來有些‘無用’的研究。”
對這些30多,40多歲的青年學者來說,正處于科研人生中承前啟后的節(jié)點。幸運的是,他們與這樣一個承上啟下的獎項相遇。
今年的“科學探索獎”頒獎典禮,采用了“潮汐之上”的概念設(shè)定:聚焦時代浪潮、突破潮汐之上、躍進傳承之海。
一條主線,三段篇章,串起了科研人員個體的成長升華,也描繪了青年科學家群體的薪火相傳。
他們站在潮汐之上。
而有一些力量,為他們護航。
2021年“科學探索獎”獲獎理由
數(shù)學物理學
化學新材料
天文和地學標簽: 科學探索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