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碳排放量居世界之首,本土資源稟賦促使能源結構轉型迫在眉睫。從全球角度來看,中國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,排放強度處于高位,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部分發(fā)達國家;從國內(nèi)細分部門來看,中國碳排放結構與傳統(tǒng)資源稟賦有直接聯(lián)系,燃煤電廠、鋼鐵和水泥排放量占全國總量的60%以上,其中電力和熱力生產(chǎn)部門是碳排放的最主要部門;從各省份碳排放量來看,由于各省之間能源結構不同,碳排放情況有所差異,山東、河北、江蘇碳排放最多,北京、青海及海南碳排放最少。
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從試點向全國推廣,市場手段推動減排潛力巨大。中國碳減排機制以碳排放交易體系為主,2011 年國家同意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重慶、廣東、湖北、深圳7 個省(市)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。2013 年起,7 個試點碳市場陸續(xù)開始上線交易,2016年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正式上線。我國不同區(qū)域的試點市場在覆蓋行業(yè)、控排門檻等方面有所差異,同時與歐盟為主的成熟碳排放市場相比,國內(nèi)試點市場碳價整體偏低,各地成交量有限且存在成交潮汐現(xiàn)象。2021 年7 月16 日,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,發(fā)電行業(yè)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(yè),重點排放單位共計2225 家,總排放量超過40 億噸,中國成為全球規(guī)模最大的碳市場。
(文章來源:魯證期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