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幾天大棚里的溫度有點偏低,不過不要緊,等天晴了,曬曬太陽氣溫就很快回升了?!?月5日,雨雪紛飛,記者來到寧強縣巴山鎮(zhèn)石壩子村,“猴頭菇西施”彭慧玲帶領幾名工人,走進了香菇養(yǎng)菌大棚,給菌棒翻堆、扎孔。
“按照以前的慣例,過年一直要休息到正月十五才開工??墒菍τ谑秤镁袠I(yè)來說,我們過年比平時還要忙?!迸砘哿嵴f,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成功養(yǎng)菌32萬袋,為2022年的出菇做好了準備。
2020年3月,彭慧玲和丈夫王永定自籌101萬元,并爭取財政資金290萬元,建起了占地80余畝的食用菌示范基地,70座大棚依序排列,已生產食用菌70余萬袋,金木耳3萬椴,采收猴頭菇等珍稀食用菌300余噸,銷售400余萬元。
天空雪花飛舞,飄落在連片的食用菌大棚上。等安排完工人翻堆的事,彭慧玲回到辦公室查看報表。記者從工資報表上看到,今年65歲的留守老人岳丘山年工資1.8萬元;留守婦女王婧年工資1.4萬元;脫貧戶何玲英年工資1.5萬元……
“我們基地每年提供務工崗位200多個,帶動村民增收50余萬元。2021年給村集體增收23.2萬元,土地流轉及給村民分紅5.2萬余元。春節(jié)前,還給工人兌現了20萬元工資?!闭f到這些帶貧成績,彭慧玲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晚上8時,彭慧玲在抖音直播間與網友見面,“過年了,今天先給大家發(fā)一波福利,我手里拿的是猴頭菇片,還有猴頭菇,這些都是我們農場自己加工的……”空寂的夜晚,雪花還在飛舞,彭慧玲與網友互動,熱情地發(fā)放著一波波福利。
這些年,彭慧玲憑借著互聯網短視頻平臺,將自家種植的猴頭菇、香菇、黃金木耳等農產品俏銷到全國。2021年線上銷售60多萬元。
“貴州酒妹”羅梅嫁到石壩子村,利用在貴州老家學會的釀酒傳統(tǒng)技術,從2015年開始釀造高粱酒、玉米酒和各種果酒,但很多都賣不出去。
自從2019年接觸到網絡,羅梅把各種酒放到網上銷售,很快就掙了10多萬元。“我想丟棄酒糟太可惜了,就又投資建豬場養(yǎng)豬,但遭遇豬價下跌行情,把掙的錢全部賠光了?!绷_梅說。
“我們石壩子是網紅村,我不怕,也不會放棄的,我一定要把酒做好,發(fā)到網絡平臺上去,讓更多人都能品嘗到我釀的酒?!绷_梅內心有一股永不服輸的勁頭。
在石壩子村,蘇陜協(xié)作資金500萬元,建成電商中心直播樓和產品展示大廳。在展廳里,劉曉霞熱情地介紹著天麻、香菇、麻辣雞、蕨根粉等農特產品?!拔椰F在還不是‘網紅’,現在正在努力圈粉和學習中?!眲韵颊f出了想法。
讓手機成為新農具,直播成為新農活,從石壩子村走出去了“秦巴阿超”“秦巴十二妹”“猴頭菇西施”“貴州酒妹”等網絡達人。該村建成電商10家,營銷創(chuàng)收5000余萬元,帶動就業(yè)200余人,“網紅經濟”已成為新業(yè)態(tài)。
近年來,寧強縣政府從浙江杭州,將陜西團團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寧強,進駐縣循環(huán)經濟產業(yè)園區(qū)電商服務中心,旨在開展電視購物、直播帶貨,培訓、孵化“網紅”人才。2021年培訓200余人,電視和網上銷售產品5000多萬元。
請進來,同時也要走出去。寧強秦申人農業(yè)開發(fā)公司與江蘇南通廣電貿易公司合作,在南通市中心建立“寧強文旅農產品展銷中心(港閘旗艦店)”,將寧強的茶葉、天麻、蜂蜜、食用菌、羌繡等農特產品賣到南通市場。2021年銷售3000余萬元,其中扶貧產品份額占1300余萬元。
“從培育‘網紅’達人,到打造‘網紅村’,再到‘網紅經濟’,寧強通過網絡把名優(yōu)農特產品推向了全國、銷往到全國。2021年全縣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8.6億元,實物型交易額4.3億元,農產品交易額1.17億元。”寧強縣電商辦主任李映超說。
(文章來源:陜西農村網)
標簽: 網紅經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