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年輕一代年齡漸長,可以主導社會輿論之時,就將價值觀投射到主流輿論中,影響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。
對已經(jīng)熟悉的事物,很多人不大愿意接受它的改變,比如我就不喜歡電腦系統(tǒng)軟件總是升級,原版本功能其實已足夠用,升級還要再熟悉一個新界面,耗費時間。
【資料圖】
我就想停留在某個還能過得去的階段,不愿意再跟著大眾往前走了。
在審美和價值偏好上,也有這種情況。盡管嘴上說要跟上時代跟上發(fā)展,很多人還是偏向停留在那個自己比較熟悉的時代。
能熟練使用微軟的操作界面,就不大能接受蘋果電腦的系統(tǒng),要新學蘋果電腦的操作系統(tǒng),要跟大腦里固有的教條格式戰(zhàn)斗一番,切換的時候還是會犯難。
從這個角度,就能理解孔子當年為啥那么激烈地反對鄭樂。
作為士大夫的代表人物,孔子所推崇的音樂為《韻》《武》之類古代圣賢制定或創(chuàng)作的音樂形式,這類音樂莊重典雅,節(jié)奏簡單,基本上沒有跌宕起伏的旋律變化,節(jié)奏簡淡而平和,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在人心中油然而生。這類音樂多用于祭祀、國家的各種典禮以及外交場合。這種正統(tǒng)音樂令孔子“三月不知肉味”。
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回到堯舜禹圣人的時代,他喜歡音樂的教化熏陶作用。孔子相信,音樂能感染人,聲音從耳朵進去會直接到達心里,因此聽什么樣的音樂至關重要,好的音樂可凈化心靈。
孔子接受了老一輩的音樂觀,對當時的流行音樂鄭樂相當厭惡。孔子稱這種音樂為“淫聲”“靡靡之音”。鄭國在當時周王朝的中心,占據(jù)娛樂中心地位,女子漂亮,會打扮,歌聲也動聽多變,是流行文化中心,鄭樂很快就流行開來。普通人的內(nèi)心里,還是想娛樂自己,讓自己開心點兒,至于教化的音樂,則不大喜歡得起來。
鄧麗君的歌聲也曾被當做“靡靡之音”,批評者認為它會“消滅革命意志”。鄧麗君的歌聲當年在年輕人群體中流傳一時,老年人則不大喜歡。喜歡鄧麗君歌聲的年輕人年齡變大了,依然喜歡,奉若經(jīng)典。新時代的年輕人則不大認同鄧麗君的歌,他們有新的追捧對象,喜歡的歌詞和唱法也很不同,他們喜歡節(jié)奏更動感、內(nèi)容更快活的音樂。
有些電影特別喜歡插播老歌曲,比如在《港囧》中,就不停插播老歌曲,搞得像是個懷舊MTV.賈樟柯拍電影也喜歡放港臺歌曲,讓觀眾一下就能回到那個時代,導演被時代影響。
我上高中時,教我的老師有自己的審美習慣。有個嚴厲的老師拿剪刀給女學生剪頭,都統(tǒng)一剪成學生頭,給出的理由是長發(fā)浪費時間打理。該老師要求女生一律不準抹口紅,他認為口紅像猴屁股一樣難看。該老師不接受學生化妝,他可能更喜歡無妝的樣子。
《頭號玩家》這部電影里穿插了好多老游戲,被游戲迷當做緬懷經(jīng)典的影片。電子游戲本來就沒多少年,卻已有那么多老游戲離開我們,成為塵封的歷史?!坝螒蛞淮背赡旰?,引領整個社會對待游戲的態(tài)度發(fā)生轉變。
上世紀90年代,有一些年輕人把頭發(fā)染黃,或者燙發(fā),他們大多是學港臺明星的模樣,這種妝容曾經(jīng)讓老人極度不適,不過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頗為普及。社會看著奇裝異服的年輕人長大后,包容性就增強了。
當年武俠、言情小說風靡一時,現(xiàn)在也不少人看架空修仙小說。當年看武俠小說被評價為不思進取,下象棋曾被認為是浪費時間,玩物喪志?,F(xiàn)在不一樣了,很多人覺得只要是看書、和人接觸、看電視哪怕是連續(xù)劇,也比看抖音視頻要高級。不少家長不主張看視頻,因為視頻無助于思考,主張聽收音機讀書,理由是更鍛煉思維能力?;蛟S將來VR出來,人們又覺得看短視頻,看抖音,就是好事兒了。
有人說這是一種話語權的變遷,年輕人走在時代前沿,但是他們沒有話語權,等到他們四十多歲的時候掌握話語權,就會肯定他們做過的一些事情。每個時代都有烙印,打在一代代人身上,終身擺脫不得。當年輕一代年齡漸長,可以主導社會輿論之時,就將價值觀投射到主流輿論中,影響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。
(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)
(文章來源:證券時報網(wǎng))